5月14日,药学院召开中药硕士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特邀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史亚军、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工作负责人马小伟与正高级工程师房敏峰、陕西省中医医院教育处副处长孙立国等专家莅临指导工作。研究生处处长王燕、培养科科长舒琼、药学院中药专硕建设团队成员等参加会议。会议由药学院院长冯永辉主持。
会上,冯永辉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致以诚挚欢迎,并明确指出中药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应紧密围绕“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服务区域健康产业需求”的核心目标。他强调,当前中医药发展正迎来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的双重机遇,人才培养方案需立足学科特色优势,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兼具创新研发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随后,中药专业负责人孙艳平从培养方案框架、研究生培养手册、实践训练手册及核心课程大纲等四个维度,系统汇报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会中,与会专家结合高校特色育人经验、学科前沿动态及行业实际需求展开深入研讨。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史亚军建议,培养方案需进一步凸显中药专业培养特色,完善专业方向设置,实现中医药传统思维与现代科研能力的有机融合;西北大学房敏峰提出,可探索研究生参与本科教学辅导的学分互认机制,并通过优化选修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工作负责人马小伟指出,应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引入行业专家开展线上专题授课;陕西省中医医院孙立国强调,需细化专业硕士毕业标准,突出与学术型硕士的差异化培养导向,强化学生解决临床与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处处长王燕从学位点建设层面,就课程模块优化、双导师制落实等关键环节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并表示研究生处将全力支持药学院深化专业改革,协同推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会后,冯永辉总结指出,本次论证会通过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度交流,为中药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明确了改革路径,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为方案修订提供了重要依据,学院将系统梳理各方建议,进一步厘清培养目标、方向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协同、校-院联动、校-所融合”的育人机制,着力构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药学院 文/闫平 图/崔莹 审核/冯永辉)